首页

女王调教视频百度云

时间:2025-05-25 07:15:06 作者:印章市集、巡回展览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探索馆藏资源融入市民生活 浏览量:72231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徐婧)“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正在进行,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其间,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围绕主题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城市空间转化为博物馆展厅,推动博物馆展示资源贴近市民生活。

  创意印章市集日前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举办,大众评审投票及线上投票通道同步开启。当山门缓缓打开,观众们纷纷到天王殿及大雄宝殿前打卡签到,由大学生结合博物馆文物展品元素设计的35枚印章在这里集中展示。到馆观众用领取到的“集福盖宝”盖章折页盖下一枚枚印章,并将一朵朵小红花贴纸贴在自己喜爱的印章展位。后期,博物馆将根据大众评审情况,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期间,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围绕主题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的馆校融合课程。“大手牵小手”——“钟王杯”青少年志愿服务展示活动暨成果汇报上,“小小志愿者”们带领观众在大雄宝殿和大钟楼,参观曾侯乙编钟仿制品和镇馆之宝永乐大钟,并用编钟演奏了《茉莉花》《萱草花》等曲目。未来,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强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

  “谹谹讲堂”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特色文化讲座活动,“谹谹”取自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中对永乐大钟的描述:“声闻数十里,其声谹谹,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谹谹讲堂”总第44期,今年第1期日前在藏经楼二楼开讲。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婕围绕“古钟纹饰”这一主题,以古钟纹饰的时代演变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与丰富的图像资料,带领听众一同探寻古钟纹饰背后的礼乐文明,感受视觉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期间,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围绕主题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除此之外,大钟寺古钟博物馆“300年的古寺 600年的大钟”巡回展览亮相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将展出至6月20日。展览以图片形式,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生寺、博物馆馆藏精品古钟文物展品以及镇馆之宝永乐大钟为展览对象,将古钟与古建筑特色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今年正值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对外开放40周年,“题钟雅墨”书画展在大钟楼西配殿展出。展览选取了馆藏以记述和咏诵钟铃文化为特色的当代书画作品28幅,向关心和支持该馆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致敬。(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大家一个个来,按照发放清单领取好自己的肥料包数。”日前,在江西九江瑞昌市桂林街道石山村,加长卡车一字排列,一袋袋复合肥整齐地摆放着。工作人员为农户们发放复合肥,搬运、点数、分发、签字,各个流程井然有序。江西省瑞昌市农业农村局统筹项目资金,采购复合肥295吨,免费发放给全市早稻种植户,力保早稻生产向好发展。(完)

穗港澳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展在广州举行

戈麦是20世纪80年代末崛起于当代诗坛的一颗耀眼诗星,是继海子、骆一禾之后又一位卓然独立的诗人。《戈麦全集》于2024年3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两卷,由戈麦生前好友、知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西渡编辑,收入目前所能找到的戈麦所有原创诗歌、翻译诗歌、小说、文论、书信、散文,大量作品系首次发表、入集,并附详尽的戈麦创作、评论年表,以及亲人、诗友、评论家关于戈麦的回忆和对其作品的评论。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里过暑假 沉浸式探寻传统文化

合肥11月22日电 (记者 吴兰)11月22日凌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课题组在催化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揭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本质,展示出AI在催化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通过前期的严格检查,胡哲轶达到了捐献条件。从9月1日到5日,他每天接受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因为“双盲原则”,胡哲轶并不知道自己将会挽救谁的生命,但他把这份“重生”的祝福,用画笔寄托在了“小飞警”的漫画中。

轮椅上的台湾雕刻家林正发:我想要做好“传承”

3月10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云南的旅游正在从观光向体验转型。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的游客超过10亿人次。“很多是来了还想来,来过一次再来。”过去一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万亿,创历史新高。王宁说,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引擎。云南的旅游也是一项惠民项目、民生项目,很多旅游从业者都是村民、中小微企业,收入都到了农民手上、到了民众手上。所以,我们俗称为云南旅游是一个民生项目。(记者 王世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